故宫解说词第十一集 国宝大流迁
故宫解说词第十一集 国宝大流迁
1924年11月5日,一个极其普通的日子,而这一天对已经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来说却极不普通,他完全没有料到这是自己在紫禁城里度过的最后一天。退位13年来,溥仪从未离开过这里,他依然拥有内廷的一切,包括这里收藏着的所有文物,那是2000年来封建帝王们历代搜集而来的最终积累,几乎囊括了中国未曾中断的文明。
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 郑欣淼
我们现在说的清宫的藏品或者说明清皇宫的藏品,它不是说是明代或者清代两朝收集的。也包括从宋代以来宫廷里边这些藏品,它继承了这批。
纵观中国的历史,王朝的更迭常常会伴随着大量文物的散佚和毁坏,如梁元帝萧绎在皇城被攻破前就曾烧毁了所有的收藏。而每一个王朝的承平时期,来自各地的文物精华又会集中到宫廷。这是文物的宿命。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历经康乾盛世之后,皇家的收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这些文物存放于紫禁城以及皇帝的各个行宫当中。从某种意义上说,皇宫成了天下艺术财富的大仓库。当年清宫的收藏到底有多少,具体存放在什么地方,现在已经无人能说得清楚。目前能看到的清廷编纂的几本收藏书录大多只限于对书画方面的记载,而且远远不是全部。
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一个月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对内廷文物进行了清点,据清点报告记载,故宫的文物中瓷器最多,大都存于宁寿宫、皇极殿和斋宫;其次是书画,以钟粹宫最多;金器、铜器、玉器在各殿都有不同数量的收藏。但这只是溥仪离宫后的情形,可以肯定的是,这时的文物已经有了大量流失。
事实上,清宫藏品的第一次大流失,是在此之前六十多年的1860年。
圆明园是清代帝王用150年时间陆续修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也是皇家文物的重要收藏地。这是当时的宫廷画师沈源、董岱的《圆明园四十景图》,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今天的人们只能从这里想象当时圆明园的风貌。据不完全记载,圆明园中仅唐宋名人字画就有200多幅,园内的文源阁是当时中国最大的藏书楼,其中收藏的一部《四库全书》就有3万多册。而四库全书在全国只有7部。在舍卫城中还有康熙以来收集的10万尊珍贵的佛像。而这些几百年来的珍藏在几天之内就消失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以后进入圆明园,第二天,疯狂的抢劫开始了。
当时的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在发往本国的通讯中说,在进入皇帝的宫殿后,谁也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宝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瓶,因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而价值连城的书画,在士兵眼里不过是废纸罢了,甚至被用来点烟。
连续三天的抢劫之后 ,英法联军焚烧了圆明园。
法国大文豪雨果怒斥这种暴行说:两个强盗,在抢劫和纵烧了圆明园之后,他们平分了赃物,手牵着手,哈哈大笑着回到了欧洲。
法国枫丹白露宫,法国国王的行宫。当时的拿破仑三世专门修建了一座中国馆,它的藏品全部来自于中国皇帝的行宫,是英法联军统帅蒙邦利的战利品。这里收藏的圆明园文物从未正式对外公开。
圆明园管理处研究员 刘阳
法国人当时抢走之后呢,有很多珍贵的文物呢当时到了枫丹白露为了装修他出现了破坏性的一些破坏。像一些珐琅一些香炉他把香炉盖掀起来当吊顶使。抢出一个唐卡,它挂在墙上当壁纸使。珐琅五供是来自于圆明园,它上面插了些西方的蜡烛,他把屏风改造成一个展示柜,改造成一个多宝格的形式。实际上他就破坏了一个大的屏风,类似于就像一个古董商卖古董似的那种形式。所有东西堆在一起,实际上他没有更多地去把文物进行分类,因为他文物数量太大了。
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是全世界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据说这里的宋元明瓷器的收藏量仅次于北京的故宫。在它的东方馆赫然展出着一幅《女史箴图》。这是中国最早的卷轴画,虽然是隋唐时期的摹本,但它是东晋大画家顾恺之少有的传世作品。1903年英军上尉约翰把它卖给了大英博物馆。这幅画来自于对中国的另一次抢劫。
1900年农历八月初四,八国联军占领北京,紫禁城自建成以来第一次遭到外来入侵。这是俄国官兵在乾清宫的皇帝宝座上兴致勃勃的留影。当时,各国军队在紫禁城轮流驻扎,先后长达一年多时间,故宫文物遭到洗劫。
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 郑欣淼
清宫的档案也有记载,但是记载的不全。你比如说档案记载某一天,军队拿走了有300多件,他有个大的(数目),列的不详细,就是说玉器啊什么什么有多少。这样的记载比较多。一个准确的统计也没有的。
中南海,一座比故宫的历史还要早的皇家离宫,当时这里成了八国联军的总部。
这是当年从中南海的瀛台被抢走的《五牛图》,它是唐代大画家韩滉的真迹,而目前唐人真迹存世已经寥寥无几。它被抢走后,多年不知所踪。1951年,国家以5万元港币从香港的一次拍卖会上买回。
在这次八国联军的入侵中,圆明园彻底地毁于战火,其他的几处皇家重地甚至王公府邸都遭到洗劫。藏于翰林院的《永乐大典》被烧毁。这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百科全书,全书1万1千册,只剩下了300多册,其中170册留在中国,其余的分别流散到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和私人手中。
故宫以及宫中文物的命运始终随着国运与时局的变化而动荡起伏。溥仪住在紫禁城的最后几年,小朝廷处在一片末日的混乱当中,一批太监开始伺机盗宝。当时地安门一带新开了不少古玩店,而且生意都很兴隆,而这些店铺的后台老板大多是宫中的太监。
新中国成立后,在清理故宫时,曾经在多处发现了被太监们藏匿起来却没来得及带出宫去的珍贵字画。其中在重华宫的戏台底下就发现了金代大画家赵霖的《昭陵六骏图卷》。它是根据陕西唐太宗昭陵墓的石刻所绘,这是赵霖惟一传世的作品。
宫中文物的失窃惹怒了溥仪,他命内务府彻底查办。但这却招来了更大的祸患。
1923年6月26日,为了灭掉偷盗的罪证,太监放火烧毁了建福宫,当年乾隆皇帝留给嘉庆皇帝的大部分收藏都装箱封存在这里。究竟这把火烧掉了多少东西,至今还是一个谜,据说,建福宫内曾存放了上千尊金佛,事后,光一家金店在处理这些灰烬时就拣出了一万七千两金块和金片。
建福宫大火后,在国人的一片谴责声中,溥仪搬出紫禁城只是早晚的事。为今后的生活打算,他开始以赏赐溥杰的名义向宫外转移文物。事实上,在居住后廷的十几年中,溥仪曾随心所欲地把许多宫中的东西赏给它的近臣。这幅《韩熙载夜宴图》是南唐大画家顾闳中的杰作,当年溥仪随手把它赏给了他的师傅梁鼎芬。虽然后来被清宫收回,但又被溥仪带出宫外流散于民间,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文物局从香港购回转交故宫博物院收藏。
这幅宋人摹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当时宫中有两件,溥仪把其中的一件赏给了他的师傅朱益藩,后来这件作品流到美国藏于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如果说以往的赏赐是为了摆谱,那么这次对溥杰的所谓赏赐就完全是有预谋的偷盗。作为逊位皇帝,他并不敢直接把东西拿出宫去,而是制造机会,让他的弟弟溥杰进宫陪读,由太监用黄绫将书画、善本包好,交给溥杰,放学后再带出宫外。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回忆说,这样的盗运活动几乎一天不断地干了半年多的时间,运出的字画古籍都是出类拔萃的精品。
这是后来清室善后委员会发现的“赏溥杰单”。从这里看出,这种盗宝活动开始于1922年,宣统14年的7月13日。先是一些宋元善本,后来就是历代名画,总数是册页68件,字画1285件。其中仅十一月初八一天就赏出26件之多。
1925年2月23日,在被赶出紫禁城3个多月后,溥仪离开北京,来到了天津日租界内的“张园”,随后还成立了所谓的“清室驻津办事处”,依然过着小朝廷的奢华生活。为了支撑门面,他开始变卖他当初偷运出来的书画。
在天津,溥仪究竟卖出了多少书画已无稽可查,但仅仅赏给经手人的就有《历代帝王像》《步辇图》和《阆苑女仙图卷》等名作。
《阆苑女仙图卷》是五代画家阮郜仅存的一件作品,而五代人物画传世的总共也超不过十件。《步辇图》是唐朝阎立本的真迹,反映了唐王朝与吐蕃和亲的重要史实。这两件作品解放后被故宫博物院收回。而与《女史箴图》同等珍贵的《历代帝王像》从天津流出后被卖给日本人,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这一年的11月10日,溥仪悄悄地离开天津去了日军控制下的长春。1932年3月9日,在长春的伪皇宫里,在签署了卖国条约“日满议定书”后,溥仪变成了伪满洲国的皇帝。
在当上傀儡皇帝后不久,他偷运出宫的文物也从天津秘密运到长春,存放在了这座叫“小白楼”的仓库之内。
几乎与此同时,新成立的故宫博物院为了在时局恶化时保证文物的安全,正在进行文物南迁的准备,这样的准备从九一八事变后开始,悄悄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在故宫文物准备装运南迁之前几天,当时的院长秘书吴瀛被指定为第一批文物的押运官。一时间舆论哗然,毕竟这是几百年来如此大批量的国宝第一次有计划地主动地离开紫禁城,不少人为此担忧,甚至有人要以武力阻止南迁。
故宫职员吴瀛之孙 吴欢
因为这个文物呢,大家对它都是一种敬畏的心理,无论是今天来看,无论是反对文物南迁,和这个提出文物南迁的,从心理上都是好意的。但在当时来讲,冲突得很厉害。因为这个,反对文物南迁的人认为,动了文物,就不知道运到哪儿去了。谁也不能保证,又是战乱时期。这些东西怎么办,对不对,又是国宝,价值连城。
院长易培基向当时的南京政府通报了北京的情况,南京政府告慰民众:国亡尚有复国之日,文化一亡,则永无补救。故宫文物应立即运往上海。
1933年2月5日夜,一大批板车进入了故宫,在神武门广场,文物集中装车,随后出午门运往前门火车站。故宫职员那志良后来回忆那夜的情景说:“当时非常寂静,除了车辆声之外没有任何声音。没人说话,也没人唱歌,有非常凄凉的感觉。”没人知道这些国宝何时才能够再运回来。
第二天清晨,满载文物的火车,驶出了前门火车站。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文物大迁移就这样开始了。
火车沿平汉线到郑州,后改陇海线到徐州,再由津浦线到达南京的浦口。
等到了浦口,文物的存放地点突然又有了变故。那志良戏称:这是抬着棺材找坟地。
吴瀛之女 吴珊
古物到了那儿,不知道往哪儿运嘛,那个张继又说要运到什么西安,有的又说要运到什么……
故宫职员吴瀛之孙 吴欢
然后到底是运上海呢还是运陕西呢?当时又发生矛盾了。张继主张运到陕西,因为他陕西那边关系好,也是***常委,宋子文呢,主张运到上海,但是陕西没有具体的地方,上海宋子文也没安排好具体的地方,这些国宝不知道运到哪儿。
当时总押运官吴瀛去南京政府奔走请示,他甚至找到了当时的南京政府主席林森,然而也没有结果。
故宫职员吴瀛之孙 吴欢
宋子文又出差了,杨森就说,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又押回来了,结果吴瀛说的,是国民政府让我们押过来才押过来的。押过来运到哪儿你们应该安排个地方的。
半个月后,宋子文从上海出差回来,召开了临时会议,在经过一番争论后,直到3月中旬,政府才决定文献档案留在南京,其余的运往上海。
此后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又有四批文物运到上海,存放在法国租界天主教堂的仓库里,这些文物来自故宫和古物陈列所等处,共计19000多箱,其中故宫文物有13000多箱。靠着西方租界的庇护,东方的国宝在这里安然地度过了四年的时间。
1936年9月26日,故宫博物院在南京的库房落成。随后,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成立,此时马衡接替易培基,任故宫博物院的院长一职,并负责此后的文物南迁工作。当年存放在上海的文物又陆续地运到了南京。谁料想国宝在这里只停留了半年就不得不再次迁移。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面侵略中国。
8月13日,日军开始轰炸上海,南京岌岌可危。
这时南京政府命令故宫博物院立即将存放南京的文物向大后方转移。
南路文物80多箱由水路转陆路运往长沙;中路文物9000多箱经水路运往当时的陪都重庆;北路文物7000多箱沿来时的路线经郑州运往宝鸡。
南路文物最先起运,等到中路和北路文物起运时,日军已经占领了上海,开始轰炸南京。当中路文物还剩下最后一批时,码头已经没有了中国船只。情急之下,押运官牛德明与一艘英国船紧急交涉,直到最后关头,对方才答应将这批文物运往汉口。
故宫职员牛德明之子 牛晨
那肯定就是逃难啊,那你不跑怎么办呢,不跑就给你炸了,给你毁了。就是这样的,要不然就扔给日本人了。是吧,当时就是,大家的思想就是这个。就不能扔给日本人就得赶紧运走。就是这样,这没办法呀,国家弱你怎么办呢?
中路文物于一年后到达重庆,在重庆大轰炸时,被紧急疏散到乐山的安谷乡,幸免于难。
北路文物迎着日军进攻的方向前进,它似乎比中路来得更为惊险。运送文物的火车刚到郑州就遭遇了敌机的轰炸。
押运负责人梁廷炜之子、原故宫职工 梁匡忠
我跟你说啊,这押车啊,不是好事儿,你想这文物炸了,你押车的人负责的!说良心话,那他也没法负责,他能捂着那炸弹不让它下来?不行。
结果人也没受伤,是文物业没受损失。这是便宜!一直他,跟到宝鸡。
在所有文物起运仅仅10天之后,日军就占领了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南路文物到达长沙后,暂时存放在湖南大学的图书馆里。当时准备在岳麓山爱晚亭附近的山上开洞贮藏文物,但是还没有开工,日军就开始轰炸长沙,刚刚停留不足一年的这批文物只好再次转运。一个星期后,原来存放国宝的湖南大学图书馆被夷为平地,而爱晚亭也被炸毁,南路文物逃过一劫后,一路流离,终于在贵州的安顺落下脚来,存放在一个叫华严洞的溶洞里,在这里一放就是六年。后来才又被运到了当时四川的巴县。
北路文物的命运更为坎坷,到达宝鸡后待了不足3个月,宝鸡也遭敌机轰炸,文物开始继续西迁。
押运负责人梁廷炜之子、原故宫职工 梁匡忠
可不是真逃难!那真是逃难,实际上就是。可是你前头跑,后头日本飞机追着,我跟你说这也怪,我们只要一前脚走,后脚那儿就炸。那时候那消息怎么那么灵通啊?他不灵通咱们灵通。他怎么不灵通,你炸我我东西都走了,你炸什么炸。
北路文物逃脱了敌机的轰炸,开始翻阅秦岭。那志良回忆当时的情景说:“车开出时,已经落雪,不久,路被雪盖满了,车子在轮胎上挂着铁链行驶,大家都是不寒而栗。”
就这样,经过无数次的往返,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北路文物经汉中、成都最后运到了四川的峨嵋。
在峨嵋,故宫博物院成立了驻峨嵋办事处,当年存放古物的大佛寺现已不复存在,而门口的这棵大榕树,却依然挺立在那里,见证着当年发生过的故事。
押运负责人梁廷炜之子、原故宫职工 梁匡忠
说良心话,对故宫的东西都最珍惜,都没有说私心顾自己,把这丢下。你甭管有警报也好,是有什么事儿啊,他不会先回家,先回库房。
至此,当年从故宫运出的13000多箱文物,除很少一部分留在南京外,其余都安全转移到了大后方。
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在5年多时间带着这批国宝辗转了大半个中国,其间,没有一件文物丢失或损坏。这是世界文物史上的一个奇迹。
就在文物艰难西迁的时候,日本人进入了故宫。有资料说日本人掠去了不能断定年代的铜缸66座、铜炮4尊、铜灯亭91座运往天津去冶炼,以制造杀人的武器。抗战胜利后大部分被追回。
溥仪在抗战的几年中,一直住在长春的伪皇宫里。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日本人的傀儡溥仪感到大势已去,仓皇中他从小白楼只带走了120多件书画和一些珠宝准备逃亡日本, 3天后,溥仪在沈阳机场被苏联红军俘获,这批文物后来被交给了东北博物馆也就是现在辽宁博物馆的前身。目前,辽宁博物馆收藏的溥仪带走的文物数量仅次于故宫。其中唐人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和欧阳洵的《梦奠帖》都是稀世珍品,成为辽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溥仪离开伪皇宫后不久,他留在小白楼没来得及带走的大量文物被看守的卫兵哄抢,无数的字画在抢劫中被损坏,其余的随四散的士兵流入民间。
北宋画家李公麟,其传世作品仅有三件,分别是《五马图》《临韦偃牧放图》和《三马图》。其中之一的《三马图》在这次哄抢中被撕成碎片。
北京琉璃厂在乾隆年间已发展成为著名的文化街市。抗战胜利后,琉璃厂出现了一段异常繁荣的时期,原因就是当年在小白楼被哄抢的大批书画开始在这里出现,古玩商们把它们称为“东北货”。
这是南宋大画家李唐的《晋文公复国图》,在琉璃厂被一位收藏家买走后捐给了美国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据考证,美国至少有6家博物馆藏有“东北货”,其中尤以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最多,计有430多件。
就在被溥仪带走的文物历经颠沛流离的时候,当年西迁大后方的三路故宫文物陆续被运回南京。新中国成立前夕,蒋介石下令将存放在南京的故宫南迁文物运往台湾,从1948年12月22日,到1949年2月,共有2972箱文物被运到台湾,虽然这只是故宫南迁文物的四分之一,但却都是筛选过的精品。
当年从故宫运出的文物从此分藏海峡两岸,而当年护送过这些国宝的人有的离开故宫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押运负责人梁廷炜之子、原故宫职工 梁匡忠
他有时候就想,侥幸地就想,咳,几年的工夫就过去了,他心想几年就没事了,谁想到几年、几十年了。他在那儿这么多年没回来你说他怎么想?他心里想不想,他跟谁说呢?谁也没说。
解放初期的故宫,百废待兴。在国家的支持下,还留在南京的故宫文物陆续地被运回到故宫。
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 郑欣淼
虽然蒋介石带走了一部分,但是新生的人民政权有能力、有魄力,也会使故宫重新恢复她的作为中国最伟大的艺术品的宝库的这个决心。
1952年国家出台政策,以琉璃厂为中心,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当年从故宫流失出去的文物。并从全国各博物院馆向故宫博物院调拨,以充实故宫的收藏。很快一大批当年流散出去的文物,如《清明上河图》等再次回到了故宫。而这些文物很多来自于个人的无偿捐赠。
在现在的景仁宫里,每一面墙上都记录着历年来为故宫捐献文物的人士的姓名。
这就是景仁榜。
大收藏家张伯驹的名字赫然其中,他收藏的东晋陆机的《平复帖》是公认最早的卷轴书法作品,被称为 “墨皇”。当年为了不让它落入日本人手里,张伯驹就把它缝在贴身的衣服里整天穿着。解放后他将这件作品连同其余的七件珍品陆续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
建国初期的1951年,共和国的经济还十分的落后。但是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国家用48万元外汇从香港购回《伯远帖》、《中秋帖》,也就是存放在故宫三希堂中的“两希”。此后,故宫对流失海外文物的征集就一直不曾间断。
1995年,故宫博物院以1800万元购回北宋张先的《十咏图》,2003年,又用2200万元购回了隋人书《出师颂》,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书画作品。
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 郑欣淼
过去我们这些东西都流失到海外去了,现在是海外的中国的东西倒回来了。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我们应该为这个状况感到高兴。这是我们国家实力强大的一个表示,一个反映。
据不完全统计,50多年来,故宫新入藏的文物有24万件之多。故宫以其150万件的藏品,成为中华精神财富和人类艺术结晶的宝库。
一座宫殿以及宫殿中的奇珍异宝承载着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和几百年的风云变换,如今,故宫文物的身影遍布世界各地,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个或辛酸,或离奇,或曲折的故事。他们命运的轨迹也标示着一个国家,几个朝代国运兴衰的历史足迹。
字幕
目前,
台北故宫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辽宁省博物馆
天津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
……
不同数量地藏有清宫旧藏文物。
目前,在世界上,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奥地利、德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新加坡、土耳其、瑞士、瑞典、丹麦、挪威……等国的博物馆还藏有清宫旧藏文物,但具体数字是多少,已无从考证。
书寒- 帖子数 : 127
积分 : 621
注册日期 : 13-02-19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